驴娃

  • 常见特征
  • 可能的成因
  • 如何调整
  • 首页
  • 文章归档
  • sign in
  • 阴阳师 秘闻
  • 端口转发
  • 手机激活
  • 什么是自我毁灭型人格
  • 新家安顿好了

ai Amazon bandwagon bbr CentOS cf d4 diary domain hysteria idm kms Linux mir4 office office2019 python reality root shadowsocks ss tiktok ubuntu vps windows xray yabs 中转 代理 密码 必备 搬瓦工 放行 新开机 时区 测试命令 甲骨文 端口 耳机 转发 链式 防火墙 音箱

什么是自我毁灭型人格

  • admin
  • 2025-04-04
  • 0

自我毁灭型人格(Self-Destructive Personality)指的是一种长期倾向于伤害自己、阻碍自身幸福和成功的行为模式。这种人格并非正式的精神疾病分类,而是心理学研究中对某些特定行为和思维模式的总结。具有自我毁灭倾向的人可能会无意识地做出一些对自己不利的决定,甚至主动追求痛苦和失败。

常见特征

  1. 自我贬低: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认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或成功。
  2. 回避幸福:当好事发生时,反而感到不安,甚至主动破坏现状。
  3. 习惯性自责:把问题归咎于自己,即使客观上并非自己的错。
  4. 破坏性行为:可能通过酗酒、吸毒、自残、冒险行为等方式伤害自己。
  5. 拒绝帮助:即使别人提供支持,也会故意推开他人,拒绝帮助。
  6. 选择有害关系:容易进入或维持有害的亲密关系,例如找会虐待自己的人。
  7. 对成功感到内疚:一旦自己取得进步或成功,可能会感到愧疚,并试图“纠正”这种情况,比如故意让自己失败。
  8. 沉溺于痛苦:主动寻找或沉浸在悲伤和负面的情绪中,不愿意走出来。

可能的成因

  • 童年创伤:例如童年时期的虐待、忽视、长期批评等,导致自尊受损。
  • 家庭环境:成长于一个负面情绪较重或高压的家庭,可能习惯了痛苦,认为幸福是不正常的。
  • 自我价值低下:长期缺乏认可,导致无法接受自己的成功或幸福。
  • 潜意识中的惩罚机制:有些人觉得自己“不配”过得好,因此不断自我惩罚。
  • 文化或信仰影响:某些文化或信仰可能强调“吃苦”“忍耐”,导致个体主动追求痛苦。

如何调整

  1. 意识到问题: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有自毁倾向,这是改变的第一步。
  2. 练习自我接纳:尝试肯定自己,培养自尊,而不是一味自责。
  3. 改变思维模式:学会识别和反驳“我不值得”“幸福是不安全的”等负面想法。
  4. 培养积极习惯:尝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运动、冥想、写日记等。
  5. 接受帮助:如果问题较严重,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治疗。
  6. 建立健康关系:远离有害关系,学会接受他人的善意。

 

© 2025 驴娃
Theme by Wing
  • {{ item.name }}
  • {{ item.name }}